通知公告

yh533388银河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实践培养基地申报通知 ( 2023年11月15日 )

根据《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》,在“新工科”、“新医科”建设背景下,为继续深化创新教育改革、以高水平科学研究引领高质量本科教育,进一步传承与发扬我校“重实践”、“求创新”的办学传统,探索校--院师资协作、学科交叉融合的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,使实践育人、科研育人等协同育人机制更加完善,构建教学相长、共创卓越的创新教育环境与生态,yh533388银河学生创新中心现代医疗设备产业学院现组织开展“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实践培养基地”和“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实践培养基地(青年项目)”(以下简称‘基地’)(2024~2026年)申报工作。

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实践培养基地旨在利用学科交叉,融合医院、工程、商科等内容,提供一体化、系统化培养方案,打造“医工融合”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平台,促进医工、医理、医文学科交叉融合。现代医疗设备产业学院以“基地”为载体,通过校本部与医学院(含附属医院,下同)优秀专业师资/学科/实验室协同联动,以交叉学科为引领、以问题为导向、以项目为依托,致力于促进广大学生创新精神树立、创新能力培养、创新成果产出。

一、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实践培养基地

(一) 申报要求

1、“基地”负责人、合作者与参与“基地”的师资均应为校本部与医学院(含附属医院)在编、在岗的教职医务员工。双方应联合提出申请,且参与“基地”工作的师资人数基本相当。

2、“基地”面向校本部与医学院学生(以本科生与长学制本科阶段学生为主,可兼顾研究生,下同),具备开展实践育人、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创新工作的相应资源与条件(如场地、设备设施、各级各类课题项目等,资源与条件须在校本部与医学院皆有分布)。

3、“基地”全体教师须坚持“立德树人”,师德高尚,热爱教育教学工作、特别是本科教育教学工作,能够担当好学生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职责。

4、“基地”负责人及合作者(应分别来自校本部与医学院)须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(含正高级、副高级),近2年内承担过本科生教学(含理论授课、实验实习带教、讨论课教学等);“基地”负责人或其他教师有承担“大创”/PRP/莙政/RBL项目等学生课内外科创活动的经历(“基地”其他教师学历、职称不限)。

5、“基地”建设应体现出医学与理化、工程、信息、人文等学科交叉、融合的精神。优先考虑已有校院合作项目,或校院师资在医、教、研等方面具有一定协作基础的“基地”。

6、每名导师限参与至多2个“基地”的工作,作为负责人或合作者限申报1个“基地”。

(二) 工作要求

1、开展创新教育:通过线上、线下讲课/讲座,“实验室开放日”、“创新训练营”、短期实践项目等形式,增长学生关于科研创新的知识积累、激发其科研兴趣。“基地”教师每年开展相关讲课、讲座及同类活动、“实验室开放日”、“创新训练营”、短期实践项目及同类活动累计不少于4次、4小时(“基地”负责人及合作者至少需全程参加其中的1次),参与学生不少于200人次。

2、组织创新交流:通过线上、线下科研交流沙龙、文献导读/读书报告会、班导师活动、小组科研指导等形式,为学生开展科研创新答疑解惑、提升其科学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。“基地”教师每年开展此类活动累计不少于2次、2小时(“基地”负责人及合作者至少需全程参加其中的1次),参与学生共计不少于50人次。

3、指导创新实践:吸收学生参与“基地”教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(院校级及以上),带领本科生开展PRP/RBL项目,指导本科生自主申报校、院级“大创”“莙政”等项目。“基地”三年内应至少指导上述2项本科生科创项目(以获得校院级立项为准),并鼓励申报、开展交叉学科“大创”等项目。

4、“基地”自主开展的,与整体建设目标、内容相一致的项目

上述工作应以面向本科生为主,鼓励“基地”校本部师资与医学院师资联合、协同开展相关活动。现代医疗设备产业学院将积极创造条件,为“基地”活动的开展做好宣传、推介支持或整体组织工作。

二、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实践培养基地(青年项目)

(一) 申报要求

1、“基地”负责人、合作者与参与“基地”的师资均应为校本部与医学院(含附属医院)在编、在岗的青年教职医务员工,男性年龄不超过40周岁[1983年1月1日(含)后出生)],女性年龄不超过42周岁[1981年1月1日(含)后出生]。双方应联合提出申请,且参与“基地”工作的师资人数基本相当。

2、“基地”面向校本部与医学院学生(以本科生与长学制本科阶段学生为主,可兼顾研究生,下同),具备开展实践育人、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创新工作的相应资源与条件(如场地、设备设施、各级各类课题项目等,资源与条件须在校本部与医学院皆有分布)。

3、“基地”全体教师须坚持“立德树人”,师德高尚,热爱教育教学工作、乐于指导本科生科创活动,能够担当好学生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职责。

4、“基地”负责人及合作者(应分别来自校本部与医学院)须具备中级专业技术职称,近2年内承担过本科生教学(含理论授课、实验实习带教、讨论课教学等);或指导“大创”/PRP/莙政/RBL项目等学生课内外科创活动的经历(“基地”其他教师学历、职称不限)。

5、“基地”建设应体现出医学与理化、工程、信息、人文等学科交叉、融合的精神。优先考虑已有校院合作项目,或校院师资在医、教、研等方面具有一定协作基础的“基地”。

(二) 工作要求

1、开展创新教育:通过线上、线下讲课/讲座,“实验室开放日”、“创新训练营”、短期实践项目等形式,增长学生关于科研创新的知识积累、激发其科研兴趣。“基地”教师每年开展相关讲课、讲座及同类活动、“实验室开放日”、“创新训练营”、短期实践项目及同类活动累计不少于3次、3小时,参与学生不少于100人次。

2、指导创新实践:吸收学生参与“基地”教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(院校级及以上),带领本科生开展PRP/RBL项目,指导本科生自主申报校、院级“大创”“莙政”等项目。“基地”三年内应至少指导上述2项本科生科创项目(以获得校院级立项为准),并鼓励申报、开展交叉学科“大创”等项目。

3、“基地”自主开展的,与整体建设目标、内容相一致的项目

上述工作应以面向本科生为主,鼓励“基地”校本部师资与医学院师资联合、协同开展相关活动。现代医疗设备产业学院将积极创造条件,为“基地”活动的开展做好宣传、推介支持或整体组织工作。

三、申报方式

1、请填写《yh533388银河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实践培养基地申请书(2024~2026年)》(以下简称“《申请书》”),电子版于2023年11月29日(周三)24:00前发送至wanqingh@sjtu.edu.cn。

2、yh533388银河学生创新中心现代产业学院推进办公室将于12月中上旬组织现场评审答辩(具体时间、地点另行通知),请“基地”负责人/合作者或相关成员参与(限1人)。请准备好5分钟左右的PPT进行现场介绍,并接受专家提问。PPT及《申请书》纸质版(1式1份、双面打印、手写签名并加盖公章)请于答辩当天提交。

四、立项与管理

1、“基地”建设周期(2024年~2026年)拟支持约20个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实践培养基地和15个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实践培养基地(青年项目)立项,并予以授牌(“基地”校本部部分与医学院部分均予授牌,“基地”负责人与合作者均聘任为“基地”主任);每年提供建设经费3万元,青年项目每年建设经费2万元,校本部部分与医学院部分需均衡使用。

2、“基地”每年年底须参加年度考评(具体要求另行公布),根据年度考评情况确定下一年经费支持额度;考评为“不通过”的“基地”须进行整改,连续两年为“不通过”的“基地”提前摘牌。“基地”建设周期最后一年年底,须参加周期考评,根据考评结果对“基地”及其师资进行评优奖励。考评“优秀”的“基地”可直接入围下一周期建设(若提出申报申请),考评“不通过”的基地不能申报下一周期建设。

五、申报工作联系人

贺老师,wanqingh@sjtu.edu.cn,54744401

yh533388银河学生创新中心

2023年11月9日